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小学数学万能简短教学反思(通用14篇)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基本的概念,它们有以下的优缺点:优点: 直观易懂: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1、这堂课是一节小学数学课,教授的内容是关于乘法的初步概念。学生的年龄在8到9岁之间,大部分已经学习过基本的加减法,并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乘法以及如何用数学表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_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稳固 巧设凝问。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4、倍表示什么?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这节课如果从练习的结果来看学生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用都知道用乘法来计算,计算难度不大,因此正确率较高。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5倍数的特征听课评析
1、如下所示:优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
2、优点:内容丰富,这节课讲解了2,5的倍数的特征,包括2,5的倍数的定义、表现形式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3、通过《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的教学, 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 主动的、 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
4、的倍数的特征:能被25整除的数字为25的倍数如果一个整数能够被另外一个整数整除,则这个整数就是另一个整数的倍数,即一个数和一整数的乘积就是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都能被25整除。25的倍数有:25X1=25,25X3=75,25X4=100,25Ⅹ6=150,25X10=250等。相关信息: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1的教学反思8篇
1、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教学过程】操作空间,初步感知。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因数和倍数1的教学反思篇1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本节课又是这一单元的的教学重点。
3、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又一个重点,首先让学生找出24的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与答案,在探索这些方法和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如何求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从而掌握了知识点。
4、在进行延续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怎么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在板书要讲究一个格式与对称性,这样在对学生发现倍数与因数个数的有限与无限的对比,再就是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5、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理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6、慎思 因数和倍数,是典型的概念教学,陈老师以前做过一期概念教学专题讲座,听完更加感觉“概念课难教”。
最新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孩子们倒是一幅倾听的样子,他们喜欢听不同的声音):先求72的因数,从72的因数中在找6的倍数就行了。我笑了,是啊。
单元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单元教学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另外,这样改是不是也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误解,因数与倍数等同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呢?其实学生就是会有这样的疑惑。
转载请注明:CQ9电子·(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感悟评价 » 25的倍数教学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